
天干地支是我們八字論命的基礎,每個八字都是由十天幹之四和十二地支之四組成,而十二地支又代表著十二生肖,而每一年又是由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所組成,六十年為一甲子。
天干地支與生肖對照表,其實就是每一年的天干地支組合以及生肖對應的年份而形成的對照表,對於初學命理的人非常的實用。
天干地支與生肖對照表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 
 子鼠  | 
 醜牛  | 
 寅虎  | 
 卯兔  | 
 辰龍  | 
 巳蛇  | 
 午馬  | 
 未羊  | 
 申猴  | 
 酉雞  |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 
 戌狗  | 
 亥豬  | 
 子鼠  | 
 醜牛  | 
 寅虎  | 
 卯兔  | 
 辰龍  | 
 巳蛇  | 
 午馬  | 
 未羊  |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 
 申猴  | 
 酉雞  | 
 戌狗  | 
 亥豬  | 
 子鼠  | 
 醜牛  | 
 寅虎  | 
 卯兔  | 
 辰龍  | 
 巳蛇  |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 
 午馬  | 
 未羊  | 
 申猴  | 
 酉雞  | 
 戌狗  | 
 亥豬  | 
 子鼠  | 
 醜牛  | 
 寅虎  | 
 卯兔  |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 
 辰龍  | 
 巳蛇  | 
 午馬  | 
 未羊  | 
 申猴  | 
 酉雞  | 
 戌狗  | 
 亥豬  | 
 子鼠  | 
 醜牛  |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 
 寅虎  | 
 卯兔  | 
 辰龍  | 
 巳蛇  | 
 午馬  | 
 未羊  | 
 申猴  | 
 酉雞  | 
 戌狗  | 
 亥豬  | 
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
| 
 五行  | 
 天干  | 
 地支  | 
| 
 木  | 
 甲、乙  | 
 寅、卯、辰  | 
| 
 火  | 
 丙、丁  | 
 巳、午、未  | 
| 
 土  | 
 戊、己  | 
 辰、戌、醜、未  | 
| 
 金  | 
 庚、辛  | 
 申、酉、戌  | 
| 
 水  | 
 壬、癸  | 
 亥、子、醜  | 
十二生肖與天干地支的含義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種源於大自然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故事中的龍所組成,用來記年,排列順序為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多個國家和民族被廣泛應用。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記法。
十二生肖在古代作為記年之用途,而用干支來計時,也是漢朝以後才有的。古人根據太陽升起的時間,將一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為代號,便於熟記。中國用地支計時法,叫做十二時辰(大時),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稱的二十四小時。
後來這記年、記時之用的天干和地支才會和十二生肖扯上關係。古人以這十二中動物的習性來為分配格個地支,比如:老鼠是夜間活動的動物,因而以子時(午夜11時至1時)配合鼠、兔在日出之時出來覓食,因而以卯(5時至7時)配兔,和當時農業社會的生活起居息息相關。
天干地支與生肖對照表是古人留下來的知識,由今人整理而成的,對於易學初學者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能熟記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