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日”的由來,據說是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一個庚日的天數最長也就是一年。所以庚日也就成了我們國家的農曆新年。而“農曆”這個詞在古代是指一年中的第四個月,而在現代指1月1日到3日之間一個月。
所以在古代,人們就將“庚日”叫做“農曆新年”了。那麼什麼事庚日呢?一個庚日又是多少天?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1、什麼是庚日
“庚日”是中國傳統曆法中的一個特殊日期,是農曆十一月最後一個月的開始。庚日,一年中第二個太陽升起的日子。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月份,所以在中國傳統曆法裡庚是指的一個月裡第一天。但是由於它與現在存在著許多差異,所以並不被人們所瞭解。在西方,“庚日”指一年中最長的月份。
2、庚日的由來
庚日又叫“庚節”,是我國古代曆法中的一個紀年形式。《周禮·春官·大司寇》:“以一日為一歲,正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如有庚節。”《周禮》:“春三月,正己日也;秋七月,正己日也;冬十月,正己日也。
3、農曆庚天計算
庚日的計算公式為:“庚數=月x日年+月x日時”。如:2019年1月1日,即農曆己亥豬年的第1天,此時太陽正好在天空中,就叫庚日。由於庚日與月和太陽與月亮有周期關係,所以一個庚日裡的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不一樣的。農曆每月1日到3日共有庚數天,因此在農曆己亥豬年1月1日為第一天,也就是臘月初一;1月3日共有庚數天,所以在農曆己亥年1月10日為第一天,也就是除夕、正月初一。從第四個戊日起才算入一月份(即正月)。
4、十二生肖的關係
十二生肖是中國古代民間最早流傳的十二生肖,其中十二地支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時。“庚”在十二生肖中是地支的第幾位,按五行理論來看,屬金,它對應的動物就是雞或鼠。